Friday, August 19, 2011

終章 世界之中的我


創造歷史與社會
一、病與死是生命的本質
現在你健康嗎?被這樣一問,很多人都會毫不猶疑的說「我很健康」。身心健康、常運動、偶爾唱唱歌、按時上學,與同學朋友開懷暢談,每天生活的很有活力,這樣的你可說是很幸福。
但也有人被問及健康與否時,多少都會帶點疑惑的在心中自答說「好像不是很健康」。不是身體有病痛,不然就是雖沒有病痛但總是感覺不舒服。身心有著不為人知的困惱之人應該也不少。甚致有的人會因此抱怨說「為什麼是我?」,並對這樣的自己感到厭煩。
健康、活力、強壯的生活著,一般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好事,這種價值觀可說是普遍、強烈的存在於社會裡。
只是,不管是誰,吾人都是無法一直生活在很健康、有活力的狀態下。有生病之時,有失去活力之時。同時不管怎麼健康的人,只要一年老便會力衰,逐漸步上死亡之路。如果太過於只把健康、活力、強壯等之狀態,視為才是好的事的話,那麼生病、沒有活力、年老、力衰等就會被看成是沒有價值、甚至是不好、厭煩的事。
生存著一事,並非只是單方的聚焦、企求在「隨時都(要)有朝氣、活力的生活著」之上,生存是件頗為複雜的生命工程。
西田在1936(昭和11)年,發表了一篇「論理與生命」的論文,其中這樣寫著。
病痛存在於生命之中。生存著的生命,非得是隨時都有可能生病不可。如果不是這樣,那麼就不是生之身體,而是死之身體。生命非得是矛盾的自己同一不可。
……,生病可說是生命中必然的存在。不僅如此,真的生命應該說是必然存在著死亡。通常吾人都是站在生的否定面,從生來考量死。但,真的健康非得含蓋生病不可、真的生命非得含蓋死不可。死是生命的本質性存在。
生存著的生命是隨時處在「可能生病的狀態」裡,正因為是活著,所以才會生病。西田以為生命中必然有著生病,真的生命必然有著死亡。
由於生命一方面含蓋健康與生病、生與死、……等,相互對立、矛盾的事物、現象,但卻是整全的溶合在一起自成一體,因此生命是「矛盾的自己同一」。生命是懷抱著矛盾、對立而存活著。
二、創造世界的我、包攝我的世界
生病之時也好、健康之時也好,吾人都是生存著。悲傷之時也好、喜樂之時也好、生氣之時也好,吾人也都是生存著。生命同時也懷抱著愛誰、怨誰兩相矛盾的情緒而生存著。
吾人都是懷抱各種矛盾而存活著。雖然懷抱著相對立、矛盾的事物、情緒、狀態,但吾人還是以「我」為主,做為一個人間而存活著。西田以為,本來這個世界,就是一個含蓋矛盾與對立而自成一體,也就是「絕對矛盾的自己同一」之世界,而吾人就是存活在其中。
在「有關自覺」之論文中(1943年發表),西田寫著。
吾人的自己,是這個絕對矛盾的自己同一之世界裡的個物的多之存在,是創造性的世界裡的創造性要素。因此也是自己矛盾的存在。只要是反身深深反省自己自身者,都非得達陣到此一境界之自覺不可。
吾人都是在永遠的時間之中,無限廣大的宇宙之中,生存在現在的這個時點,然後死滅而去。永遠和無限並非有形之物,是眼目無法見及的。吾人是永遠、無限的神絕對無,在否定、限定自己之下,以有形的形體被示現在這個世界的有限存在。
有形形體的吾人,彼此個個是不同的存在。你、我、他、她,每個人都不一樣。有善於運動的、有善於歌唱的、有容易生病的、有身體殘障的、有善於逗人笑的、有喜愛熱鬧的、有喜愛孤寂的。
同時生活在地球上的族群、集團,也有著各種差異。膚色的不同、語言、宗教、想法等之不同,還有貧、富的差異。
世界就是有著這麼多樣的人,彼此相愛、相怨、相競爭、相幫助的生活著。世界就是包攝這麼多樣的人而成為一個世界。
西田以為世界就是透過這麼多樣的人,經由他們的行為而形塑出世界自身。每一個、每一個的「我」,都是存在於這個世界裡的一部份,而遂行著創造世界的行為。以西田的用語來表現的話,吾人就是「創造性世界的創造性要素」。
吾人當然承受很多來自周遭環境的影響。包括來自父母、朋友、書本、電視、大自然等環境條件的影響。同時吾人也會對環境有所回應與影響。
西田在「我與汝」(1932年)的論文中寫著。
社會的、歷史的限定之極限點的吾人個人自己,也是具有反向限定歷史、改造社會的創造性意味之存在。社會自己自身的限定之尖端上的吾人個人自己,是透過自己限定而作働的。
吾人不僅受社會和歷史深廣的影響,同時吾人也是深具創造歷史與社會的創造性意義之存在。
吾人至今所為,有戰爭、有自然環境的破壞,以及諸多讓吾人自身的生活遭受各種苦難的負面行為。而這類的行為,正是讓我們自問反思一下,該選擇何種行為才有助於歷史和社會的正面性創造。到底吾人是有智慧、反省能力,透過吾人的行為創造更好的社會與歷史的。
在「有關自覺」的論文中,西田這樣寫著。
歷史的世界是含攝吾人自己的世界。是吾人誕生的來處、生存作働之處、也是死滅終歸之處。吾人的自己就是絕對的世界。吾人的作働、思考,非得以此為源頭、終歸不可。
吾人並非存在於世界之外,來觀照世界。勿寧說吾人是在世界之中,做為世界的一部份而行為之、表現之。西田認為吾人是創造性世界的創造要素,而在遂行表現、創造世界的行為。世界是透過吾人行為之遂行而在創造世界自己自身,遂行世界的自己形成。世界與我,就是這樣連結著,不,不僅是連結著,應該說是合而為一體。這也正是為什麼。
世界自覺時,也是吾人自己自覺時。吾人自己自覺時,也是世界自覺時。
一、思考者、西田幾多郎──本書的終結
本書主要是介紹西田幾多郎的思想。設定的閱讀者對象,主要是中學三年級的學生。因此內容上是盡量忠實的並以具體的經驗,加以陳述。只是這本書終究是西田在我的意識裡所映照出來的姿態,因此有著作者個人理解能力的限制及可能的錯誤。西田的著作,因讀者不同,解讀也就有不同,作者個人也不例外。
套用西田的說法,吾人都是「絕對矛盾的自己同一的世界的個物的多」,每個人都不一樣。讀者不同,西田的書之解讀,自有不同處。如果你直接閱讀西田的書,那麼西田的姿態必將在你的意識裡映照出來,而有不同於本書的解讀。終究每個人都是世界裡的「我」,都是個性化的映照著、表現著世界。
閱讀過本書,對西田思想有興趣者,可直接閱讀西田的書。剛開始,可能會艱澁難懂,簡直讀不下去也說不一定。但只要堅持一段時間,必定會對自己的深層、深度思考,帶來可貴的啟示。同時亦將慢慢的理解西田傾一生研讀、深思哲學的可貴與尊嚴。
哲學是對日常生活中視為理所當然之事物,加以懷疑、深度解析、思考之下的產出。是對「我是何物?」、「人生是怎麼一回事?」等之提問,樹立條理、程序,加以鑽研、深思的進程。
西田對自己及人生的根源性問題,可說是無止盡的追問著,並用盡生涯深深的思索著。用盡頭腦,從根本思索著各種事物。在此意味下,西田可說是個傾一生的生涯對人生的生涯,不斷深思研究的哲學工作者。日本的哲學,因這樣一個人而邁出了一大步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